日前,教育部印发通知,部署各地教育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联合网信、公安等多个部门和多家互联网平台,深入开展“2024高考护航行动”。
通知要求,要全力做好考生综合服务保障、考试招生宣传引导、志愿填报咨询、优化考试环境等各项工作,着力解决考生和家长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据悉,2024年高考期间,各地教育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举措,为考生提供考试期间出行、食宿、医疗卫生、噪音治理等多方面服务保障,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,充分体现对考生的关心关怀。持续开展“清理涉考虚假公众账号”“点亮涉考官方机构网络标识”“净化考点周边环境”等多个专项行动,积极营造良好考试环境。
考后,各地将积极开展志愿填报服务,在组织实施“六个一”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基础上,结合本地实际,建立并完善志愿填报参考信息服务系统,通过“短视频”“直播”等贴近学生的方式,围绕考生和家长关心的专业特点、人才培养、行业发展、就业前景等情况进行深入解读,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志愿填报咨询活动,不断强化服务覆盖面和吸引力。
平台“为梦护航,用心守护”
距离高考已经不足10天的时间,许多考生精神压力大,开始急躁焦虑,备考也变得手忙脚乱,面对高考,许多家长也会遇到各种问题。今天平台就整理和总结高考考生和家长会遇到的各种问题,并给考生带来不同科目的提分秘籍。
语文科目
一、系统梳理查找知识漏洞,语言运用、文言文、古文化基础知识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查漏补缺。二、阅读现代文经典文章,把握其文体特征、基本思路和命题倾向。三、作文,集中研读涵盖自我、社会、自然等方面的10至15个经典的作文素材。四、做整套语文题,训练手感及速度,积累固定题型的答题模式和套路。
数学科目
一、回归课本,针对每一单元的常用方法和主要题型做到心中有数。二、学会做题,扎实学科基础,特别注意之前的错题,错题重做弥补薄弱环节。三、学会读题,做到解读结合,达到省时、高效的效果。
英语科目
一、朗读,多听从老师的建议,多研究英语翻译是非常有必要的。二、利用零碎时间复习,如单词、词组。利用学科复习中间的时间进行朗读英语课文或文章,还可以起到调剂的作用。三、多研究高考的真题,少死抠模拟题。
物理科目
一、查漏补缺重点是攻克难点。二、进行强化训练和限时训练,做题规范每个步骤都能体现每一个知识要点。三、调整心态,做题时能保持不骄不躁,平稳应对。
化学科目
一、找到漏洞专题突破,通过刷真题,找到高频考点、了解自己易错点。二、整体提升、调整作息。三、在最后的几天,回归基本知识。
生物科目
一、注重基础,提升复习效率,精准定位考题所需要的知识点。二、每天一套高考题,训练手感和速度。三、调整心态,进入高考状态,务必保证考试期间的精神状态。
政治科目
一、整理归纳,熟记时政热点,做到试题归类。其中题型可以大致分为措施类、建议类、社会实践类、短评类、意义类、认识类。二、错题分类,将遇到的错题进行归类总结。三、热点归类、时政热点历来都是高考政治试题的重要考点,所以考生要多关注国家政策、社会热点、新闻话题。
历史科目
一、串联知识点,基础知识串成线。二知识点选择性背诵,例如记标题、记四要素(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。)
地理课目
一、按专题归纳,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网络。二、学会记图、练题。例如区域图、等值线、统计图、分布图、示意图、关联图、变化曲线图、变式图等。三、做好审题工作,比如时间、地点、事件,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。
随着距离高考越来越近,好多家长开始着急了解志愿填报。为了考生们考得好也能报得好,今天平台也给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志愿填报策略。
一、志愿填报考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。
首先、要熟悉政策。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,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,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,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。
第二、收集信息。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。
第三、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。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,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,从高到低,位次越高,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。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。
第四、知己知彼。做好了定位“知己”,还要做好“知彼”的工作。“知彼”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,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。
第五、初选志愿。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,确定目标院校。
第六、模拟填报。根据本省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,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,做一遍真实的模拟。
二、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。
一是以成绩为基础。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,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。
二是院校综合情况。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,考生在选择时,既要看院校的历史、地域,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。
三是考虑兴趣爱好、专业就业等因素。
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。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,有的专业受视力、色觉、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;部分院校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。
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,建议高、中、低搭配填报,较为合理,避免退档风险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5 中产协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.